蘭德理校園報 -
    【安德魯‧克萊門斯系列】假如教室像報社?最大膽創新的教學實驗,讓孩子學習媒體的意義價值與言論自由。


現金價180 元

蘭德理校園報 -
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
http://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1758739&co_servername=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

 
 
●得獎紀錄

.《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圖書獎
.美國家長評選大獎
.美國書商協會選書
.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滿天星閱讀計畫—98年度優良圖書推薦
.第56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入選
●內容大要

一份學生自製的校園報,喚回教師的教學熱忱

看見言論的自由與報導的善念

對五年級卡拉來說,身為丹頓小學新生已經夠糟了,更糟的是她的導師是那位只會看報紙、喝咖啡,不幫學生上課的羅森老師。卡拉自製了一份校園報,在她還沒察覺前,她的報紙已經成了全班的專題計畫,並且也成為校長解聘羅森老師的計畫之一。不用多久,羅森老師的教室,忽然成了丹頓小學創校以來最出色的教學基地。卡拉與同學們終於可以學到東西了,但這些重要的課程,是否讓羅森老師賠上這份工作呢?這個故事不僅帶領讀者探討了媒體的存在意義、價值與公義,並且幫助教師重新喚醒對教育的熱忱。
 
 
●作者介紹

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

美國備受歡迎與敬重的暢銷作家,著作超過五十本。克萊門斯為兒童創作圖畫書,也為青少年寫小說。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一出版即暢銷,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在美國已銷售超過兩百萬冊,獲獎數十次,並售出德、法、義、英、日、韓......等十餘國版權。

克萊門斯從中學時代即開始寫詩,他曾有一首詩被英文老師評為「太有趣了,這可以出版!」,開啟了他後來的作家之路。他還曾當過中學教師、為歌手創作歌曲,也曾在出版社擔任主編工作。目前則是專職作家,住在美國麻薩諸塞州。
 
●繪者簡介

唐唐

本名唐壽南,從小就有一大堆好聽、不好聽的綽號,現在大家都叫他唐唐,畫了很多有趣的繪本和插畫。繪本作品《喜歡你》及《短耳兔》,以溫馨可愛的角色和充滿巧思的構圖,深受大小讀者喜愛,並發行日文和韓文版。

曾入選加泰隆尼亞插畫雙年展及亞洲繪本原畫雙年展榮譽獎的肯定,也多次入選為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館推薦插畫家。
 
●教育界好評推薦

【校長好評推薦】 (依姓名筆劃排序)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學理論的實踐,如建構式教學、多元智慧、合作學習、正向思考等的體現。羅森老師透過關鍵的問題提供適切引導,讓孩子們架構出完全屬於自己藍圖的校園報。在編報過程中,孩子們不斷遭遇問題,尋找可能的資源和方法,嘗試可行的策略,從中獲得真正的成長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此外,最難能可貴的是,此書讓我們了解「自省」的力量。學生卡拉用文章挑戰羅森老師,但在冷靜下來思考文章的適當性並和母親深入對話後學習到:「誠實是好的,讓人知道真相也是對的,但當你要刊載真相,就要確定那裡面也有慈愛的善念,這樣就會無往不利。」而羅森老師也因為懂得自省,誠實面對自己,然後有所改變,才能重塑教室氛圍。

我們要感謝別人給予的回饋,特別是那些我們難以接受的批評指教,這些意見都是我們生命的禮物。如果故事主角沒有試著深入自我反思,試著與自己對話,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也就沒有接下來的精采內容了。

這是一本適合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的重要讀物,期待這本書帶給所有讀者不同的觀感及充實的心靈饗宴。

──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校長 李珀


在閱讀《蘭德里校園報》的過程中,著實欽佩克萊門斯在小說鋪陳時每每創造出峰迴路轉與高潮迭起的效果;不時的又往前翻閱前面章節扣人心弦的地方,甚至再次閱讀前四本小說,這時候閱讀的感受用「陶醉」來形容是最恰當了。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不要講話》、《成績單》、《午餐錢大計畫》這四本小說,對於學校的師長與父母都具有啟發性。然而《蘭德理校園報》更擴大其影響層面,也就是它適合所有人閱讀,當然這包含了新聞媒體工作者,不論是平面或電子媒體,如果能堅持真與善的信念來報導與呈現社會現象,我相信大家會對媒體更有信心。

而一份發揮學生集體智慧編輯的班刊,幫助老師重新喚醒對教育的熱忱,教學相長在師生與親子真誠互動之中磨合出來。故事的結尾精彩感人,再一次展現克萊門斯善於以充滿張力的劇情鋪陳來感動讀者的功力。這是一本值得大家用心閱讀的書。

──桃園縣武漢國小校長 胡淑貞


閱讀《蘭德理校園報》一書,我充滿著驚奇、欣賞和感動。安德魯.克萊門斯把教室內的理念對立,運用慈愛的善念來解決,讓對立和衝突透過事實的舉證,形成善意的對話和說明;讓整個學校、家庭和社區能共同支持孩子的學習和探索。

台灣的小學校園,相對來說比較權威,也比較說理,孩子的思考和判斷容易受到教師和父母的引導和糾正,因此,我們的課堂和日常對話,經常出現指示與命令,所謂的好與壞,也常常出現是非題的對立,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兼容和並蓄。

相對來說,《蘭德理校園報》裡的學校,重視接納和陪伴。面對衝突,他們會接納對方的狀況,也迅速的察覺自己的情緒,會用問句的方式,探詢彼此的意見。卡拉的媽媽是,羅森老師是,邦斯校長是,喬伊等同學也是。他們透過探索的方式,讓信念與行為訴諸程序,也訴諸價值與公義。

台灣校園正在流行媒體識讀教育,《蘭德理校園報》正可以提供老師和小朋友在面對電子和平面新聞時,具備媒體素養的參考準則,並幫助孩子們理解言論自由與人權保障的內涵。

── 台北縣秀朗國小校長 潘慶輝


三、四十年前,台灣的聯考作文題目有一次是「假如教室像電影院」,曾轟動一時,大家開始注意到多元教學的重要。《蘭德里校園報》的出版,不禁讓我聯想到:「假如教室像報社」。這本書在在突顯公理、正義、良善的價值,並敘述?與學的互動歷程,以及報紙誠實、公平、真、善的客觀引導。

書中不僅落實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學觀,也建構起親師互信的氛圍,並提醒老師、家長應該耐心等待孩子的學習成果,讓他們在像羅森老師提供的多元教室情境中,耳濡目染地觸動個人潛能。另外,書中還從老師的角度,看到老師的熱忱是需要被鼓勵的。而在強調媒體正向報導的重要性上,也不禁令人思考若所有的媒體記者、編輯、主編、製作人等,都有上過類似羅森老師的課,相信呈現出來的作品應該會有所不同。

假如教室像報社,卡拉創辦《蘭德里校園報》在台灣可能實現嗎?老師、父母、孩子、媒體朋友,我們都做好準備了嗎?

──台北市私立靜心小學校長 簡毓玲



【教師熱情讚譽】(依姓名筆劃排序)


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您還記得自己剛步入校園的教育初心嗎?還是已經慢慢的習慣將教育視為一份工作,那份熱忱、那份教育之愛的初衷已經漸漸式微,正因為這只是一份工作。

這是一本您我必備的書籍,充滿哲學與生命教育的對話。並非只有學生需要成長,老師、家長更是需要。身為孩子學習的領航員,您我都有責任與他同行,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無法重來!

在教學的舞台上,孩子是我們最忠實的觀眾,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有怠惰的藉口。別讓孩子失望!

──嘉義縣大同國小教師 王吉仁


當校園成為報導的場域,當學生成為主編、記者,你能想像會有什麼樣的題材產生?在一四五號教室裡,由學生主編的班刊《蘭德理校園報》像一條幽微的隧道,連接喪失教學熱情的羅森老師與渴望學習的學生卡拉。在這份班刊裡,出版自由、報導立場、文章選用的尺度被熱烈討論著,羅森老師的熱情重新被點燃了。在《蘭德理校園報》這個私人民主實驗室中,老師與學生正著手進行一場大膽而創新且深見人性溫度的實驗。

如果你翻開第一頁,那麼不論你的手正在為工作或課業而忙碌,你的另一隻手,一定捨不得放下《蘭德理校園報》!

──台北市溪山國小教師 王麗櫻


看了這本書,讓我回想起高中時的一位地理老師。她總是唸著一課又一課的課文,與學生幾乎沒有互動和交集。有一天,我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上課方式,便舉手問說:「老師,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次上你的課,同學都在做別的事,沒有人聽你上課?」那位地理老師氣得說不出話,而我差點因「忤逆師長」被記大過。

多年以後,我從學生變成一位國小教師,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時時提醒自己要做一位專業且教學認真的老師,但是繁雜的課務,加上教學現場的許多狀況,有時真的會一點一滴澆熄當初的教學熱忱。而《蘭德理校園報》不但讓我重新燃起對教書的熱情,也讓我對當年的地理老師事件及台灣的教育制度重新省思。

這是本值得推薦給學生、家長、老師及台灣新聞媒體的好書。它讓學生透過新聞的產生過程,培養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與判斷力,同時了解在團體中分工合作的可貴;讓家長們了解當自己孩子碰到類似的狀況,可以有哪些方式協助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讓老師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跳脫傳統台灣教育制度的窠臼;讓台灣的新聞媒體不再充斥著扭曲煽情的報導,而是以真與善為出發點。

──台北市明湖國小教師 吳芊芊


這是個發生於教育現場的衝突事件,也是一個關於「真與善」的故事,全書無教條式的宣達,卻能深深打動你我的心。

書中處處可見兒童本性的純真與慧黠對比、成人世界的正義與自私衝突,故事轉折分明、出人意料,讀來卻是一氣呵成。

若以此書對照台灣基層教育環境的衝突現場,不管你是感嘆不被父母師長了解的青少年、困惱於工作環境的教育從事人員或對教育品質充滿憂心與不滿的家長,透過克萊門斯筆下的美國教育現場,以及書中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橋段與角色心理描述,相信將會有更深的體悟,同時也能在心中對教育重新燃起一股希望與期待!

──台北縣重陽國小教師 李礽夏


《蘭德里校園報》是這學期讀書會傳閱的校園小說,一拿到書冊就忍不住一口氣讀完。讀到故事結尾,既擔心羅森老師面臨的危機,又感動於全校師生及家長所展現的互助互愛與互信, 讓身為小學教師的我也為這師生情誼感到動容。書中所發生的故事和現今的校園生活經驗相連結,很能引起小朋友和教育人員的共鳴。

透過閱讀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自己擁有的夢想,而「用心」更是讓夢想前進的動力。這就是作者想呈現給讀者的吧!

──台北縣光華國小教師 李娟英


當你看到或是聽到學生批評你,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暴跳如雷、破口大罵外加特別的家庭訪問,還是你早就習慣了?當你討厭一位老師,你會用怎樣的方式表達?與同學私底下竊竊批評、上課神遊、充耳不聞,或者你有勇氣用筆桿寫下建議呢?

看完這本書,讓我不禁思考像我這樣的一位老師,是否有羅森老師那樣的智慧面對卡拉這樣的孩子?是否能讓孩子實際印證言論自由的可貴?甚至有捍衛自己思想的勇氣?換個角度,當我是學生時,我是否有卡拉的勇氣,面對權威的大人體制,甚至以行動表達我自己的看法,突破既有的框架?

看看這本書,或許能找到你要的教學熱情與突破自我的勇氣。

──台北市芝山國小教師 林佳樺


家庭是一個網,一有風吹草動,整張網都在震動;學校也是一個網,一有奇聞異事,整張網都在傳播。家庭和學校兩張大網原本互不相干,但大風一吹就會纏繞糾結,千絲萬縷,不知從何解起。

《蘭德裡校園報》的主角卡拉是一個陷在網中的孩子,父母分居,家庭的網被戳破一個洞,她的心彷彿被打碎,片片掉落在學校的網上,落到了《蘭德裡校園報》雪白的紙上,試圖尋找另一種完整。然後她遇到了羅森老師,一位對教育喪失熱情,心也刻印著裂痕的老師。他們從對立到相知相惜,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不完整與缺憾。他們發現,只要懷抱希望,選擇做對的事情,即使是支離破碎的網都有它的韌性,都有修補完好的一天。

於是,家庭的網和學校的網緊緊纏繞,彼此依靠,填補空缺。這張一加一的大網,安全而溫暖。

──台北縣溪洲國小教師 林珮熒


閱讀安德魯的系列書有一種快感。身為現職教師的我,對於故事中羅森教師的教學理念:「孩子靠自己學習的時候,總是學得最好。」十分感同身受。

書中看似不適任的羅森教師只從生活中不斷提供資源、書籍給學生,放手讓孩子去做學習的選擇,他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故事中的卡拉則有著一股勇氣,她將事實轉為文字,並訴求真與善。

我們的孩子都很聽話,卻沒有勇氣和信心表達自我。希望藉由此書的感染,試著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吧!這本書真的值得任何政客、記者、教育者和孩子閱讀。

──台北縣積穗國小教師 許如妤
出版社:遠流出版
分 級:1-普級
裝 別:正25開,平裝
初 版:98/04/01

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
http://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1758739&co_servername=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


產品分類:書籍、文具、DV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baby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